Page 95 - 羅布森手扎書 - 2021
P. 95

後製期


              後製是將完成電影的所有要素組合起來的過程,根據媒材不同(傳統
              電影底片或數位影片)有所差異:




             01                剪接師拿到拍攝完成的媒材(電影膠捲或是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影音),依照分鏡劇本和場記表,拉掉N.G.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頭之後,再合上聲軌做成「粗剪」,依設計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求加入剪接效果,將鏡頭組合銜接起來。粗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後交由導演「細剪」,以此版本舉辦「試映
                  剪輯           會」,徵詢觀眾意見之後剪成「定剪」,是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後沖片、印片的決定版本。



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如果拍攝期未能同步錄音或現場收音效果不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佳,後製時需要事後配音。依需求音樂、音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與字幕也在後製期進行,電影底片最後將底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聲帶、字幕同步並印出 A 拷貝,數位媒材則輸

               聲音處理            出成電影檔案。


             03                剪輯過程中若發現畫面色差、曝光不正確、需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視覺特效時,在電影底片沖印時進行調光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數位媒材則於軟體上進行整合,輪出成電影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案或放映素材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沖印、剪輯和聲音處理完成之後,電影作品
              調光與沖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就完成了,進入最後的考驗,發行與映演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鏡頭之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電影文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3
   90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   95   96   97   98   99   100